中国自行车
主办单位:中国轻工业联合会
国际刊号:1000-999X
国内刊号:31-1548/TS
学术数据库优秀期刊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来源期刊
       首 页   |   期刊介绍   |   新闻公告   |   征稿要求   |   期刊订阅   |   留言板   |   联系我们   
  本站业务
  在线期刊
      最新录用
      期刊简明目录
      本刊论文精选
      过刊浏览
      论文下载排行
      论文点击排行
      
 

访问统计

访问总数:21892 人次
 
    本刊论文
我国生态工业园建设研究

提要生态工业园区是依据清洁生产要求、循环经济理念和工业生态学原理而设计建立的一种新型工业园区。近年来,我国各地拥有生态工业园头衔的工业园纷纷出现,但实际上有很多生态工业园只不过是名义上的,其经营方式仍然很粗放,需采取有力措施,促进生态工业园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循环经济;生态工业园
  本文为河北行政学院基金课题(项目号:2008XYKT013)
  中图分类号:F4文献标识码:A
  
  生态工业园区是依据清洁生产要求、循环经济理念和工业生态学原理而设计建立的一种新型工业园区。它通过物流或能流传递等方式把不同工厂或企业连接起来,形成共享资源和互换副产品的产业共生组合,使一家工厂的废弃物或副产品成为另一家工厂的原料或能源,实现物质闭路循环和能量多级利用,形成若干个相互依存、类似自然生态系统食物链的有着相互关联的企业要素,达到物质能量利用最大化和废物排放最小化的目的。
  作为循环经济的一个重要发展形态,生态工业园正在成为许多国家工业园区改造的方向。目前,全球生态工业园项目已初具规模,美国、日本、加拿大已有近百个生态工业园项目在运行和开发。我国早在2000年就已经开始探索开展国家生态工业园区推动工作,迄今为止,有3家通过验收并命名的国家级生态工业园,有27家批准建设的国家生态工业园。
  近年来,我国各地拥有生态工业园头衔的工业园纷纷出现,但实际上有很多生态工业园只不过是名义上的,其经营方式仍然很粗放,甚至有些生态工业园中的企业仍然在没有节制地排放废弃物,成为一个个“污染群”。
  
  一、我国生态工业园建设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降低环保要求招商引资。在全国各地都在大建生态工业园的热潮中,许多生态工业园盲目上马。在进行园区规划时,热情多、经验少,“纸上谈兵”多、实际调研少,致使园区规划缺乏可行性。在招商引资时,为了让企业尽快入驻园区,又把降低环保要求作为招商引资的优惠条件,在接受产业转移中接受污染,并且寄希望于“先污染后治理”。使得一些污染严重、在一个地区被责令限期关闭的企业不经过任何治理就被另一地区的生态工业园“欣然接纳”。造成了许多生态工业园成了一个个污染重灾区,使得园区周围居民的健康甚至生命受到严重威胁,正常生活难以保障。
  (二)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建设生态工业园需要有良好的基础设施支撑。与传统的工业园区相比,生态工业园的建设要考虑到工业经济循环所必需的废物利用、能量梯级利用、中水回用等多种管道设施和线路设置。而目前许多正在建设的生态工业园区在这方面的建设是不够的,有些甚至非常原始和简陋。但按照园区设计要求建设,这些基础设施投资额又是极其巨大的。因此,发展生态工业和循环经济,进行能源梯级利用和废水循环利用存在不小的困难。
  (三)产业关联性不强。从生态工业角度看,大多数工业园区呈现一种杂乱无章的状态。在这些生态工业园区中,高科技产业和传统产业并存,清洁生产企业与环境污染、资源浪费严重的企业并存,不同行业和产业并存,但这些行业和产业间关联性并不强。这与我国工业园区的发展历史和地方政府行为有关,不少地方在建设工业园区的过程中,只重视引进企业的数量和招商的资金量大小,忽视了产业连接,忽视了产业关联度。园区内企业大多只是地理空间上的集聚,只是企业的简单“堆砌”,尚未建立真正的企业集群。
  (四)生态工业技术缺乏。生态园区的改造和建设是个系统工程,需要系统化的技术,包括规划技术、信息技术、网络技术、物流连接技术、能源综合利用技术、水重复利用技术等。这些技术是建设生态工业园的重中之重、是推进我国循环经济发展的基础。但目前我国与生态工业发展相关的实用化技术不多,可以推广应用的更少。现在的许多技术措施成本很高,技术水平还不足以维持较低的运行成本、支持生态工业产生效益。同时,由于缺乏资金和完善的优惠政策等因素,导致园区内企业对环保和技术创新的投入比较匮乏。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生态工业园区内物质的减量化、资源化和再利用,制约了生态工业园的进一步发展。
  (五)管理部门服务职能弱化。许多地方的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在对生态工业园进行管理、监督时,是以行政手段强制企业执行治污、环保等政策,不能为园区内企业提供良好的服务,创造良好的经营环境。一些生态工业园区的管委会和地方环保部门只是定期或在接到大规模举报之后到园区检查,发现问题就要求企业停产、整顿,而不能从根本上帮助企业解决污染问题。致使园区内企业只是疲于想尽各种办法应付检查:白天不让排污晚上排,排水口不让排污暗道排……而不是真正治理污染。即使有些企业有污染处理设备,也基本上是在做样子,检查的时候开开了,检查完了就关了。使得园区及周边地区检查时污染情况会好转几天,随后污染情况依旧。
  (六)缺乏有力的政策引导和支持。目前,我国还未形成完整的循环经济法律体系。同时,鼓励生态工业园区发展的宏观调控、财税金融优惠、激励机制等方面的政策还比较缺失。一方面一些园区项目的引进遭遇政策冲突的尴尬,受政策的限制,一些具有良好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项目无法引进、无法运转;另一方面虽然政府给企业许多优惠政策,但有些需入园的企业由于行业的特点,搬迁成本非常高,而政府给予的补助又是有限的,使企业自己承担极高的搬迁成本和风险,许多企业不愿入园。
  
  二、采取有力措施,促进生态工业园健康发展
  
  (一)制定科学、可行的园区建设规划。循环经济工业园内企业之间的联系主要通过企业之间相互利用副产品与能量来实现对环境的零排放,某一企业的副产品就是另一家企业的原材料。但若缺乏科学、可行的园区规划,一旦产业结构不合理,就会造成上游企业的污染排放和下游企业的原材料缺乏。
  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建设规划是园区创建的重要依据和技术基础。建设规划要紧密结合当地的环境和经济状况,将本地区的经济发展、环境保护、资源节约、循环利用和生态产业链的发展等,统一纳入生态工业园区建设规划,形成可实施的项目。
  生态工业园区在规划时,应根据园区类型更全面、更绿色地设计产业结构,延长产业链条,缩短产业之间的链接缝隙,科学规划上、下游企业的规模,尽量使产业上下游结合起来,将上游产业的“废物”变成下游产业的原料,“吃干榨尽”,使物质最大限度转化为财富和价值。规划编制完成后,要组织专家进行论证,使规划具有先进性、科学性、可操作性,并应严格按照园区规划的产业结构、企业规模、环境承载能力进行招商引资。
  (二)完善生态工业园基础设施建设。在园区范围内统一发展基础设施,如能源、交通、通讯等,既可以从总体上减少企业的重复投资,便于园区总体规划和管理,又减少了企业在合作与交流过程中发生摩擦的机会。同时,完善的基础设施和良好的运作环境能够吸引更多的企业加入到工业共生网络中,使园区内企业具有了更多选择合作伙伴的机会,增加了企业参与合作的竞争程度。
  由于我国生态工业园在建设和改造过程中,环境保护、能源梯级利用、水循环利用、信息网络等基础设施建设任务是非常艰巨的,同时这些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又非常大,单靠工业园区自身很难完成这些建设。鉴于发展生态工业和循环经济具有正的外部性,因此国家应该加大力度采取多种切实可行的措施,挖掘国内各方面的潜力,还可通过国民待遇措施的规定鼓励符合市场准入条件的外国资金、技术和设备进入中国市场,鼓励和扶持国内生态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使园区内的生态工业能够真正运转起来。

  (三)促进科技创新政策,大力开发生态工业技术。技术是生态工业园建设的一个关键性因素,技术上的不可行可能导致剩余物质的不可使用,从而使得生态工业链断掉,因此积极推动科技创新有利于生态工业园建设的开展。这就要求政府不断完善科技创新机制,多渠道增加环境科技投入,组织力量研制开发资源回收利用技术、生态无害化技术、循环物质性能稳定技术以及闭路循环技术等生态工业园建设关键技术,并创造条件推广应用这些科学技术。
  同时,生态工业园区内企业也应该积极的进行技术信息的交流和科研合作,树立“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观念,调动和发挥各行各业解决环境问题的积极性和创造力。园内企业可共同组织力量进行技术的攻关,一起承担技术开发的风险,利用生态工业园区中信息和人才的综合优势,实现技术的创新和升级,促进生态工业园建设。
  (四)强化管理部门服务职能。管理部门要从企业需要出发,想企业之所想,急企业之所急,全力以赴搞好服务,创造有利于企业发展的良好环境。发挥政策优势,完善政府服务功能,为生态工业园区内企业创造良好的运营环境。地方政府及有关部门应针对生态园区内企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发展政策和规章制度,鼓励企业相互交换副产品,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使参与企业充分享受因共生而带来的优惠政策。从而帮助园区内企业在治理污染的过程中享受到治污带来的经济效益,使生态园区内企业在承担社会责任的同时得到实惠,继而调动企业清洁生产、治理污染、保护环境的积极性。
  园区管理部门还应通过发展信息网络和服务手段,使园区内企业之间的信息流动更加迅速,相互变得更加透明,提高合作交流的机会;建立、完善金融与咨询机构,使新企业的创业与扩展变得更加容易,减少企业失败的机率,减少企业交易成本;同时制定相关制度,规范园区内企业的行为,鼓励诚信合作,培育共同的组织文化等,增强园区内企业的凝聚力,促进生态工业园区的进一步发展。
  (五)加强对生态工业园的政策引导和支持。建立和完善与生态工业园发展有关的法律制度,把制度的建设贯穿于资源的流通与利用、产品与包装再用、废弃物再生利用的全过程,使园区内的循环经济产业有利可图、有章可循,从而使企业愿意主动参与到生态工业园的发展建设中来。
  尽快制定和完善扶持生态工业园发展的财政政策,发挥政府投资对社会资金的引导作用,把发展生态工业园列入政府投资的重点领域,对重大项目给予直接投资、资金补助或贴息贷款等优惠政策。对于生态工业园区发展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技术以及生态工业园进行污水处理、热电联产、中水回收利用、新能源开发等基础设施建设给予融资帮助、环保专项基金支持、增值税和所得税减免等财政、税收、金融等方面的政策支持,从而促进生态工业园的健康发展。
  (作者单位:河北行政学院)
  
  主要参考文献:
  [1]赵英民.生态工业园建设将步入快车道.中国环境报,2008.9.12.
  [2]肖波,王文志.河北――循环经济示范区成污染重灾区.经济参考报,2007.9.
  [3]章轲.专家抨击不少生态工业园“徒有其名”.第一财经日报,2006.12.13.
  [4]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生态工业园区规划编制指南.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6.
  [5]黄和逊,霍志红,别培辉.生态工业园为何成“鸡肋”.

特别说明:本站仅协助已授权的杂志社进行在线杂志订阅,非《中国自行车》杂志官网,直投的朋友请联系杂志社。
版权所有 © 2009-2024《中国自行车》编辑部  (权威发表网)   苏ICP备20026650号-8